首页
高考新闻
高考备考
高考志愿填报
高考题库
高考资讯
高考政策
高考选科
大学院校
专业解读
高考生心理调适指南:这4个小技巧,帮你重建自信!
优志愿整理 · 2025-10-25 · 1275次阅读

高考备考期间,不少考生会陷入“越想学好越紧张,越紧张越学不进去”的恶性循环。其实,面对人生重要考试,出现紧张焦虑是正常心理反应,关键在于用对方法疏导调节。下面这四个实用方向,能帮你逐步缓解负面情绪,以平稳心态迎接高考。​

第一步:正确看待焦虑,别和自己“对抗”​

很多考生会因“紧张”而自责,觉得“别人都不慌,只有我不行”,反而加重心理负担。事实上,适度的紧张焦虑并非坏事——它能让大脑保持警觉,帮助你更专注地应对复习和考试,就像运动员赛前的兴奋感,是身体为“重要任务”做的准备。​

与其抗拒焦虑,不如试着和它“共处”:当你感到心跳加速、思路混乱时,先停下手中的笔,深呼吸3次,在心里告诉自己“我现在有点紧张,这很正常,说明我重视高考,等会儿就能慢慢平静”。接纳情绪的存在,反而能减少它对你的干扰,避免因过度排斥而陷入情绪内耗。​

第二步:用“小成功”重建自信,打破压力循环​

焦虑的根源往往是“担心自己考不好”,而自信心的缺失会让这种担忧被无限放大。此时,与其纠结“还有多少知识点没掌握”,不如通过“积累小成功”重建信心。​

比如,每天复习时,先从自己擅长的科目或章节入手,完成一套基础题、整理好一个知识点笔记,甚至只是把书桌收拾整齐,这些“能做好”的小事,都会给你带来“我能行”的积极心理暗示。同时,避免和他人比较复习进度——每个人的节奏不同,专注于自己的计划,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,比盲目攀比更能增强底气。​

第三步:劳逸结合,给情绪“松绑”​

长期紧绷的复习状态,会让心理和身体都陷入疲劳,进而加剧焦虑。想要稳住心态,“劳逸结合”必不可少,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。​

每天可以抽出20-30分钟做些能让自己平静的事:去操场跑跑步、和同学打一局羽毛球,让身体动起来,通过出汗释放压力;也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、看看窗外的风景,让大脑暂时从“复习模式”中抽离。需要注意的是,放松要“适度”,避免用刷短视频、打游戏等容易让人沉迷的方式,否则反而会因“浪费时间”产生新的愧疚感,得不偿失。​

第四步:提前训练“考场状态”,减少临场慌神​

有些考生平时复习很好,一到模拟考就慌神,这其实是“考场状态”训练不足。想要在高考时快速进入“忘我答题”的状态,平时复习就要有意识地模拟考场场景。​

比如,按照高考时间安排“限时做题”,中途不翻书、不看手机,让身体适应“固定时间段高度专注”的节奏;遇到难题卡壳时,不纠结“这题我会不会”,而是像正式考试一样先标记跳过,做完会的题目再回头攻克——这种“先保分再冲刺”的答题策略,能减少考场上的紧张感。此外,针对政治等需要结合时政的科目,平时练习时多关注“答题思路”而非死记答案,熟练掌握解题逻辑,考场上才能更从容。

查看全文
输入分数 测测你 能上哪些大学
创建成绩